意大利留学工作网
Dieci anni istruzione in Cina: La riforma e lo sviluppo del linguaggio e della scrittura
原标题:“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⑥: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成就
6月28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周为,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清华大学教授黄德宽,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刘友谊,广西壮族自治区语委办主任、教育厅语工处处长黄凯,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吴桂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
各位嘉宾、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教育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很高兴又能和北京的记者朋友们在线下见面了。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是“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六场,分会场设在广西,也特别欢迎在分会场出席发布会的嘉宾以及驻广西中央媒体和区属媒体的记者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语言文字工作的这十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并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2020年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语言文字会议,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语言文字战线积极作为,推动语言文字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
今天我们特地邀请了几位嘉宾,共同来为大家作介绍。主会场出席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周为司长,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田立新司长,北京语言大学刘利校长,本场专家邀请的是清华大学的黄德宽教授。
在分会场出席的嘉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刘友谊,广西壮族自治区语委办黄凯主任,我们还特意邀请了一位基层代表,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吴桂彬。
下面,在嘉宾介绍相关内容之前,我们先播放一个视频短片,一起来回顾一下语言文字工作的这十年。
下面请周为司长、田立新司长共同为大家介绍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年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首先请周为司长作介绍。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周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语言文字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安全资源和战略资源。语言文字事业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全民性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成就。对此,刚才播放的短片里已经做了精炼的概括,已经散发的综述材料也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下面,我重点从语言文字事业在全局中的摆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以及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建设成效三个方面作简要的介绍。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角度作出重要部署。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等作出了一系列的指示批示,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对语言文字事业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
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教学”。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2020年,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次、新时代第一次全国语言文字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国务院批准调整新一届的国家语委。这些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高度重视,语言文字事业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取得历史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十年来,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从70%提高到了80.72%,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文盲率下降至2.67%,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参与伟大复兴进程和共享伟大成果贡献了力量。
一是实施推普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教育部、国家语委与国务院扶贫办等开展“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不断加大投入,面向教师、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等重点人群,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十年来,培训逾千万人次。建立东西部合作机制,组织开展东西部对口支援,实现“三区三州”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全覆盖。组织动员青年力量开展推普志愿服务,中央财政专项支持986支团队1.1万余名大学生,辐射带动了数十万高校大学生深入中西部推普一线。召开“中国语言扶贫与人类减贫事业论坛”,发布《语言扶贫宣言》,建设“语言扶贫”APP等学习资源平台。帮助贫困人口通过学习普通话走出大山,走向社会,实现就业、脱贫致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语言力量。
二是实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助力推动共同富裕。按照“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的新时代推普工作方针,开展民族地区推普攻坚、农村地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普及“三大行动”。开展面向中西部重点省份实施的“一地一策”,面向民族地区的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专项计划,面向广大农村地区的语言文化助力乡村“五大振兴”方案,面向城市地区的语言服务能力提升等项目。目前,民族地区幼儿园已经基本实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保育教育活动,为实现2025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85%的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校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基础阵地,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持续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33万多所大中小学校达到建设标准。实施“语培计划”“优师计划”和“国培计划”,加大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的培养培训力度。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更加规范,育人环境更加优化,教师教学能力、学生语文素养显著提升,语言文字工作在铸魂育人中的作用愈加凸显。
四是加强规范标准体系建设,为满足语言文字应用提供基础保障。组织制(修)订31项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覆盖领域不断拓展。国务院颁布《通用规范汉字表》,集数十年汉字规范之大成,促进了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主导修订完成国际标准《信息与文献——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进一步提升汉语拼音的国际影响和作用。《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的发布实施,使我国3000多万听力和视力残疾人有了自己的“普通话”和“规范字”。累计发布13批外语词规范中文译名,有效引导社会规范使用字母词。汉语拼音拼写、古籍印刷字形等一系列规范标准,满足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迫切需求。
第三,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发生格局性变化。十年来,语言文字战线坚持固本强基、守正创新,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大语言文字工作格局不断健全。
一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确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管理体制。十年来,国家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统筹力度不断加大,国家语委委员单位由18个增至30个。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依据、涵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地名管理条例、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等80余部法律、法规、规章和单行条例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党政机关、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立省级语委语言文字工作报告制度,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各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二是加强语言生活引导。连续举办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营造学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机构发展到了1700余个。十年来共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6200余万人次、汉字应用水平测试22万余人次,研制发布《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等系列皮书,开展年度“汉语盘点”活动,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
三是提升科研保障和引领能力。基本建成以课题研究、机构建设、人才培养为重点的语言文字科研工作体系。聚焦国家发展需求,设立1000余项的科研项目。实施《国家语委科研基地管理办法》《国家语言文字智库建设规划》,构建了由24家科研机构组成的融中心、基地和智库为一体的国家语委科研机构集群。
四是夯实人才队伍基础。建成122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打造“三班一盟一论坛”中青年人才的培养框架,培养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2135名,骨干力量不断壮大。
这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举旗定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思想引领。这十年,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创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的成功典范。这十年,加快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语言文字工作格局不断健全。
砥砺十年创伟业,踔厉奋发向未来。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谢谢!
续梅:
感谢周为司长。下面请田立新司长作介绍。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向各位介绍十年来语言文字事业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深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第一,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要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语言文字战线深受鼓舞,通过推动实施专项文化工程,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基础性作用,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一是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推动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召开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整合16家高校和文博单位,搭建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实施“强基计划”促进古文字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二是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连续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建设近2万分钟的“中华经典资源库”。策划举办七季中国诗词大会、三季汉字听写大会和成语大会,全网累计播放量超过40亿人次。合力打造“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为广大师生奉献“最好听的语文”。
三是实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整理译写1000余条反映国家和中华民族话语体系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思想文化术语,出版四大系列图书,与“一带一路”沿线28个国家开展32个语种的国际版权合作,助力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
四是实施“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开展对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共完成1700多个点的田野调查,范围涵盖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的120余个语种及其主要方言,收集原始文件数据超过1000万条,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打造20卷《中国语言文化典藏》、30卷《中国濒危语言志》等系列标志性成果。同时,注重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联合央视共同打造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全媒体传播最高突破10亿次。组织编写《人间正道是沧桑——百年红色印迹手绘本》,生动描绘中国革命发展历程,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在加强与港澳台地区语言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开展港澳普通话水平测试6万余人次,举办港澳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港澳学生语言文化夏令营、两岸大学生汉字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覆盖10余万人次。建立两岸语言文字交流合作协调机制,共建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合编《两岸常用词典》《中华科技名词大词典》等系列工具书,制作《潮平两岸阔》纪录片。
第二,主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十年来,语言文字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实际行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发展战略。建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研究成果和数据库。通过建立京津冀语言文字协同机制、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机构等,整合优势资源,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二是为北京冬奥会成功召开提供语言助力。研发冬奥智能问答系统、语言翻译服务系统,为北京冬奥会代表团按中文笔划顺序入场提供标准服务,有力提升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特别是建成8个语种对照、包含13万2千条术语的跨语言冬奥术语库并组织编写《冬奥会体育项目名词》,纸质内容与术语库融合联动,实现冬奥语言服务历史首创,两项成果作为北京冬奥会文化遗产,将服务未来更多冬奥盛会。
三是全面开展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在2020年湖北疫情暴发之初,针对援鄂医疗队遇到的方言障碍,指导北京语言大学、武汉大学等推出“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等应急语言服务产品,指导29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急需克服的语言障碍提供语言服务。
四是推动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发展和资源建设。实施“语言文字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加大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力度。先后上线转换准确率达99%的“汉字简繁文本智能转换系统”、涵盖古今各时期8万多汉字信息的“汉字全息资源系统”、35款历代书法名家字体的“中华精品字库”、收录近千项语言资源的“国家语委语言资源网”等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升舱改造成为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努力打造国内汇聚语言资源的权威网站、国家语言服务能力建设的示范平台。
第三,深化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十年来,语言文字战线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一是2014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世界语言大会并发布《苏州共识》;2018年共同举办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永久性文件《岳麓宣言》,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海外出版英、俄、日、韩文版《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扩大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国际影响力。
二是加强双边和多边语言文化交流。推进中俄、中法、中德以及中国与东盟等双边和多边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签署国家语委首个双边合作协议,填补高层次语言文化交流的空白,扩大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国际朋友圈”。以“语言,让世界更和谐,文明更精彩”为主题,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填补世界华语区从未举办语言博览会的空白。
三是推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定发布首个面向外国学习者、全面评价其中文水平的规范标准《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目前已向海外发布8个语种的对照版,与20多个语言教育机构进行标准对接。建设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建成两年即发展用户600万人、覆盖全球182个国家和地区,平台总访问量突破亿次。建立海外普通话水平测试站,打造中文水平考试(HSK)品牌。截至2021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10个联合国下属专门机构将中文作为官方语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人数超过25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人数近两亿。
回顾十年来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实现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并贯穿语言文字工作全过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语言文字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必须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人民,始终坚持把语言文字事业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把不断满足群众的语言需求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必须坚持遵循规律、分类指导,准确把握我国语言国情,妥善处理好各类语言文字关系,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统筹推进,顺应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要求,与时俱进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创新、科技创新,形成多方合力,掌握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成就鼓舞人心,使命催人奋进。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深入实施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科研规划,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语言教育和语言服务需求,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谢谢各位。
续梅:
感谢田立新司长。接下来,请分会场的刘友谊书记介绍广西语言文字事业十年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刘友谊: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沿江、沿边,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西立足壮乡实际,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经过十年的努力,普通话普及率增速喜人,我们连续十年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和汉字听写大赛,在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四大领域的带动下,全区形成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浓厚氛围。2020年,我们的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68%,超过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近5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排名首位。
经过十年的努力,语言文字工作服务乡村发展亮点频出。一是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截至2020年底,全区83.03%的脱贫人口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基本消除青壮年农民致富道路上的语言障碍。二是大力实施以语兴村。2012年以来,在开展推普活动的同时,各地充分利用民族节日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三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2015年至今,全区有近80%的学校完成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任务。建成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和民族文化特色学校329所,培养骨干教师2万余名。2021年启动县域语言文字规范化乡村建设,打造“推普之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生动力。
经过十年的努力,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硕果累累。2012年,我们组织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普查和保护工作,2015年全面铺开县域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们共完成了213个语言资源保护调查点项目建设并全部顺利结项,调查收集原始文本约1679万字、音频视频数据约124万条,基本实现世居民族语言全覆盖。2022年,自治区语委办作为全国20个获奖单位之一入选“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集体,有8位语言文字专家、管理人员和语保发音人入选百名先进个人。
经过十年的努力,语言文字成果展示工作精彩纷呈。2016年,贺州学院建成全国首个实体语言博物馆。2019年,广西民族大学建成语言博物馆。这两个博物馆已经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研习基地。2019年,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首次设立以广西为代表的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工作成就展,充分展示了广西取得的成就。
经过十年的努力,语言文字体制机制建设卓有成效。各级党委、政府将语言文字列为重要工作内容。2014年,完成国家各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成为全国第三个完成的省区。2018年,河池市代表广西迎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2021年,我们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县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专项督导评估,111个县(市、区)完成了评估任务。同时,我们在2021年召开了自治区语言文字会议,委员单位调整为47个,“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语言文字管理体制日益完善。
下一步,我们将在教育部、国家语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守正创新做好边疆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工作,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努力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增劲添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刘友谊书记。下面请刘利校长介绍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关情况。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代表北京语言大学就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作简要汇报。
北京语言大学作为国内唯一一所以“语言”命名的国际型大学,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决策部署,立足语言文字核心事业打造学校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学科实力,主动服务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围绕重大决策部署,提升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能力。
积极参与推普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与云南屏边和广西都安结队帮扶,量身定制培训课程。主持研发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十年来考生累计达287万人次。面向港澳地区开展普通话教学。共建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连续12年举办语言文字学术研讨会。具体实施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起草《岳麓宣言》。牵头发起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和中国语言文字数字(网络)博物馆建设,并承担秘书处工作。组织研发《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及面向冬奥会的术语平台和机器翻译系统、智能问答系统。参与研制《国家语委“十四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规划》等文件,语言文字类资政报告多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及有关部委的采纳。
二、聚焦中文国际影响力,提升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力。
牵头研制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率先设立以语言评价为特色的教育评价学科。建成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和海外华语资源库,实施国际中文智慧教育重大工程,让科技充分赋能现代中文教育。成立我国高校第一个专门培养国际中文教师的教师教育学院,着力培养卓越中文教师和未来中文教育家。开办了东京分校和曼谷分校,建设了20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建立40个海外国际中文教育对口支持基地(中心)。十年来,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0多万通晓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留学生。成立以汇聚全球汉学家为主要任务的“一带一路”研究院、以中华文化阐释与传播为主要任务的中华文化研究院、以中外文明互鉴为主要任务的亚洲经典互译工作办公室,与联合国总部就“联合国中文日”进行合作,连续承办三届中法语言政策与规划研讨会,成功举办两届中俄语言政策与语言文化论坛。
三、完善学科专业体系,提升服务教育和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能力。
学校率先自主设置语言资源学等8个语言类的二级学科。建设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语言障碍与脑科学脑磁图实验室。开展语言认知科学、语言病理学研究,加强语言学学术期刊群建设,《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国语言学报》等成为国内外的权威期刊。改革语言文字科研评价,加大对服务社会成果的激励力度。创建国内首个语言学系、语言康复学院和以心理语言学为特色的心理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三个专业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获批“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版,教学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大力支持国家语委设在北京语言大学的研究型基地建设。加强学校的语言科学院、语言资源高精简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的内涵建设,大力提升语言文字学科的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未来,面对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新形势和新要求,北京语言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语言文字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一流语言大学建设,积极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为推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各位。
续梅:
谢谢刘利校长。最后请黄德宽教授点评语言文字事业十年发展成就。
清华大学教授黄德宽: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在这里共同回顾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十年改革发展的成就。
作为一名语言文字工作者,我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语言文字战线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一系列新发展成就,具有五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站位更高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深入把握语言文字作为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安全资源、战略资源的深刻内涵,将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理念提升到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语助力强国的高度。主动对接国家安全、祖国统一、大国外交等党和国家大局中的语言需求,以大情怀、大视野构筑大格局,全口径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多视角关注社会语言生活,全方位提升国家语言能力。这十年来语言文字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二是初心更坚定。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宗旨,自觉融入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洪流,自觉融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主动服务人民群众的多样化语言需求,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的奋斗目标,推出一大批服务社会应用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信息化资源平台。这十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党的语言文字事业百年历程中熠熠生辉。
三是内涵更丰富。拓展事业发展内涵,加大语言文化建设力度,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传播作为新时代的重要工作任务,通过一系列重大语言文化工程,不断在全社会掀起“汉字热”“诗词热”“传统文化热”,产出了一大批基于专业研究、可以传之久远并走向世界的语言文化成果。这十年来语言文字事业主动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
四是视野更宽广。坚持胸怀天下,树立全球视野。世界语言大会和《苏州共识》、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和《岳麓宣言》、双边多边语言文字国际交流与合作、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服务、中文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机制建设,亮点纷呈。这十年来语言文化国际交流合作取得重要突破,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五是体制更完善。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署,坚持大语言文字工作思路,积极向现代治理转型。国家语委委员单位不断充实、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语言文字法治建设取得突破,语言文字科研体系日渐成熟,人才队伍体系建设更加有力,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其中,语言生活皮书在推进语言文字治理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十年来,语言生活系列报告从1种快速发展到“4+N”类,京、穗、沪等先后推出城市和区域语言生活皮书,打造皮书系列方阵。皮书全面报告语言文字的政情、社情、学情和世情,向社会传播和谐语言生活理念,为社会语言文字应用解疑释惑,向政府各部门提供语言文字决策参考,向学界推广语言研究理念、提供扎实权威的研究资料,资政、启民、育才的功能全面显现,为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岁月不居,未来可期。“十四五”时期是语言文字事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相信语言文字战线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秉承家国情怀,努力开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黄德宽教授。五位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把时间留给记者朋友,看看大家有没有问题。
中国青年报记者:
高校是语言文字教育、研究和服务的重要主体,请问未来高校将如何进一步发挥智力资源优势,服务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谢谢。
刘利:
谢谢您的提问。作为高等学校,应该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五大职能”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语言文字事业。
具体来说,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在语言教育方面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把高校作为语言文字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阵地打造好。在传统的“三字一话”教育工作基础上,着力加强中文写作、书面表达的教育,要在高校开设写作与沟通、中文学位论文写作等课程,提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素养。加强语言文字科学研究。应该聚焦国家要求、事业需要、学术前沿和新兴领域,进行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比如,推动语言文字相关学科体系的规划和建设,鼓励学科交叉研究。同时,要健全和完善语言文字相关的学术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主动为党和国家事业大局提供高质量的语言文字服务。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定点帮扶项目,持续巩固推普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果,并且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要探索发展语言智能、语言教育、语言翻译、语言创意等语言产业,促进高校的科学研究与社会应用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
着力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发挥好语言文字在文化传承中的载体作用,着重实施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特别是要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大力推进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中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积极开展语言文字的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推动语言文字治理的中国方案向世界传播。加强国际中文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开展 “中文+专业”“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大力发展在线教育,提升国际中文教育水平。
感谢大家。
光明日报记者:
20多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语言文字工作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语言生活的变化,近些年来也有一些社会人士提出要修订语言文字法,请问教育部、国家语委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考虑和安排?谢谢。
周为: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简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2000年颁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有力促进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应该说开创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的新局面,有效保障了语言文字事业的健康发展。这部法已经实施20多年了。
目前,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达到了80.72%,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水平有很大提高,语言文字的法治体系建设也不断健全。当然,正如您所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语言文字工作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不断增强。尽快修订这部法律,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我们初步统计了一下,仅2019—2022年两会期间,就有15件人大议案、11件人大建议和12件政协提案专门提出要加快修订这部法律。作为语言文字工作者,我们认为,这部法律的修订,对加快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以下几方面,我们认为很迫切:
第一,修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刚才我们在发布的时候已经介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强调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刚才介绍到,党的十八大、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决议中都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作出部署,所以需要通过修法将这些新要求、新任务转化为法律规范。
第二,法律实施22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形成的宝贵经验,需要转化为法律,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以良法促善治。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的历程证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人民,必须坚持遵循规律、分类指导,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统筹推进。在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创新深化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语言文字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大格局,全社会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这些成功的经验需要上升为法律。
第三,语言文字工作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也需要通过修法来破解。法行20多年来,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语言现象、语言失范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如信息化时代,网络空间语言文字应用如何管理,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带来的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如何规范等等,我们都需要从法律的层面加以回答和解决。所以,近年来教育部在积极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订工作。一方面我们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在与立法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努力推动修法的工作。当然,修法工作是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很强,涉及面广,程序也很繁杂,我们还需要不懈的努力。我们也希望继续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我们都知道,推广普通话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在今天的分会场有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吴桂彬同志,请问吴书记,在民族地区一线开展推普脱贫工作有哪些经验和体会呢?谢谢。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吴桂彬: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是2018年被派驻到原国家深度贫困县广西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六纳村总人口有624户2168人,其中壮族人口占90%以上。当地村民日常交流语言主要为壮话。六纳村处于大石山区,其地理位置和语言习惯导致了当地群众与外界交流存在较大的语言障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十三五”以前,六纳村的贫困发生率为34.24%。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六纳村当地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落后的山村变成了现如今新居林立的幸福乡村。我驻村三年多来,见证和经历了整村脱贫摘帽,也帮助了全村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通过组织当地群众参与普通话推广,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主要做法是,2018年六纳村在忻城县率先启动实施了“推普脱贫”系列活动。自此以后,我们每年都通过开展推普公益课堂、农民普通话夜校班、“小手拉大手”孩子带动家长共同学习普通话等方式,帮助当地部分有语言障碍的群众掌握普通话的交流方法。同时,我们还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学会多语言”活动。让民族语言和本地语言得到较好传承。这几年,那些通过培训的群众很多都走出了大山,他们在县外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实现了脱贫致富。据统计,三年多来通过普通话推广惠及当地群众1600多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539人次,他们均实现了脱贫。
现如今,六纳村已经踏上了通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村里开始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乡村,开展建设推普之家活动,建起后将会惠及更多群众。我相信,随着普通话的深入推广,将会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文化融合,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谢谢。
续梅:
感谢吴书记和大家分享他驻村推普工作的体会。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我想问的是黄德宽教授,我注意到您之前参加了一系列优秀的电视节目,比如“开讲了”等等,作为嘉宾来讲解甲骨文。我想问您的是,您觉得中国优秀语言传统文化应该如何传承和创新?谢谢。
黄德宽:
谢谢您的提问。正如你刚才提到,央视等单位制作播出了一系列关于介绍汉字、汉语言文化方面的节目,这确实是新时代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很成功的尝试。大家都知道,汉字是世界上历史久远、唯一使用至今的古典文字,即便从殷商甲骨文算起,汉字三千多年来使用没有中断。可以说,每一个来源古老的汉字本身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如何让古老的汉字包含的历史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讲好汉字故事,确实是专业工作者走出书斋、服务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例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精神,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这是推进中华语言文化传承创新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工程实施近两年,借此机会,我作一点介绍。
古文字工程在加强古文字资料的系统整理和基础研究的同时,致力于古文字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程实施以来,主要抓了这些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是整合全国力量开展联合攻关,搭建了协同攻关创新平台,以便更好地挖掘和阐释古文字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首批共有16家单位参与工程建设,主要包括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文博单位,共有400多位专家承担工程建设任务。
二是已经产生了一批比较优秀的成果。比如,近两年陆续推出了像《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吉林大学藏甲骨集》,还有复旦大学编纂的《传承中华基因——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年来甲骨学论文精选及提要》,这些成果推出后,很快就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三是在古文字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也有新的举措。教育部启动实施“强基计划”,将古文字学专业列入招生改革范围,实现了古文字学专业的本硕博贯通培养,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有人做、有传承。
四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将人工智能技术和古文字研究结合起来,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有的单位探索在甲骨文缀合、古文字识读等方面采取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技术。有的高校在尝试建立古文字学一级交叉学科,比如,清华大学启动建设古文字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
五是推进古文字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普及。在国家语委指导下,工程建设单位开展了非常积极的工作。比如已经完成了35款中华精品字库研发,并免费提供给社会使用;通过主流媒体平台和报刊,专家学者积极介绍宣传汉字与中华文明,编撰了像《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汉字之光——照亮中华文明》等一系列普及读物,推出《趣聊甲骨文 爱上中国字》微视频;开展甲骨文记忆展巡展等。通过专家的共同努力,深奥而有趣的古文字从不同的渠道走向大众。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创新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在未来会越做越好,成果也会更加丰硕。
谢谢。
续梅:
如果记者朋友们没有什么问题,第六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一场发布会就开到这里,一路采访团也即将启程。后续,在广西的记者朋友还将在环江县、贺州学院、忻城县进行实地采访。北京的记者朋友如果有采访需求,也可以和我们联系,通过视频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深入了解基层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关情况。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再一次感谢各位嘉宾和记者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