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合作 > 交流合作

Dieci anni istruzione in Cina: Cooperazione internazionale e scambio di istruzione

来源: 时间:2022年10月18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⑬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⑬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情况。(上海市教委分会场)。(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记者 郑逸洁/摄)

续梅:

  各位嘉宾,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在这里举行的是“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13场新闻发布会,欢迎各位的参加。今天的发布会主要向各位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有关情况。

2022-09-20 09:00:52

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续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全面提升,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今天我们特地邀请了几位嘉宾来为各位作介绍,主会场参加发布会的是,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刘锦司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秦昌威秘书长,本场专家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的刘宝存院长。

2022-09-20 09:01:50

续梅:

  此次“1+1”活动的分会场设在了上海,参加发布会的是上海市教委王平主任,还有上海纽约大学童世骏校长。此外,国际高等教育创新中心的李铭主任在线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国际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是我国与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的二类中心。
  下面,首先请各位观看一个视频短片,一起了解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有关情况。
  (播放视频)
2022-09-20 09:02:09

续梅:

  下面,我们首先请刘锦司长介绍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总体情况。

2022-09-20 09:07:02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介绍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总体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刘锦: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参加“教育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国际合作与交流专场。通过刚才的短片,大家可以看到近年来特别是这十年来教育对外开放、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做法和成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关心支持。

2022-09-20 09:08:38

刘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场合宣示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饱含深情给海外学子、留学归国人员、在华外国留学生、外国中小学生回信,为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教育对外开放、中外人文交流的指导意见,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

2022-09-20 09:09:33

刘锦:

  十年来,我们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加注重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召开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印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推动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具体情况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2022-09-20 09:10:47

刘锦:

  一是开放总体布局不断优化,教育的“朋友圈”更大了。我国同181个建交国普遍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与159个国家和地区合作举办了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同共建国家教育领域互联互通,建设了23个鲁班工坊,启动了海外中国学校建设试点。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倡议,成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启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深化中国—中东欧教育交流合作,点面结合的区域教育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2022-09-20 09:11:09

刘锦:

  二是开放高地建设不断提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更强了。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全方位开放。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支持长三角地区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和国际人文交流汇聚地,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与北京市合作设立“留学人才回国服务示范区”,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立足区位优势,扩大面向周边国家的教育开放。

2022-09-20 09:12:57

刘锦:

  引导高校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双一流”建设,依托国家公派留学助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支持组建国际高校联盟,参与国际学术组织,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领域、跨国界的科研合作。教育部于2018年启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以来,累计吸引70多个国家超过1.4万名专家学者参会,开展部门间和专家“一对一”科研合作2300多项,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4000多人。

2022-09-20 09:13:06

刘锦:

  三是改革促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内生源动力更足了。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信息化手段支撑全链条留学服务体系,开通“国家留学人才回国就业服务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八成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与此同时,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开展,审批、管理、评估、退出机制不断完善。

2022-09-20 09:14:43

刘锦:

  过去10年,新增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理工农医类占比达65%。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为缓解疫情导致的出国留学受阻发挥了积极作用,累计录取近万人。来华留学在推进制度建设、实施质量保障、严格入学标准、规范培养管理、加强留华毕业生工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2020—2021学年,在册国际学生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学历生占比达76%,比2012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

2022-09-20 09:15:05

刘锦:

  四是人文交流格局不断完善,中外“心联通”更紧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外人文交流形成了元首外交引领、领导人高访带动、高级别机制示范、双边多边结合、国内国外统筹、中央地方联动、官方民间并举的多元互动新格局。过去10年,教育部共举办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37场,签署300多项合作协议,达成近3000项具体合作成果。在人文交流机制框架下,形成了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中俄同类大学联盟、中英中法百校交流、中南(非)职业教育联盟等教育品牌项目,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了正能量和暖力量。

2022-09-20 09:16:26

刘锦:

  五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不断深化,国际影响力更大了。围绕教育减贫、抗击疫情等全球性议题,我国持续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合作,共同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质量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安全返校行动”等项目。全面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成立“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举办金砖国家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倡议,主办金砖国家教育部长会议。成功举办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大会,积极筹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搭建全球性高端教育合作平台,为全球教育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2-09-20 09:17:48

刘锦: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开放合作成为推动新时代教育变革创新的关键要素,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深刻认识到,开放合作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应有之义。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把党的全面领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到教育对外开放各领域全过程,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中国国情促开放。

2022-09-20 09:18:10

刘锦:

  我们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畅通国内国际教育循环,构建面向全球的教育伙伴关系,全面提升中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我们将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完善教育外事管理体系,确保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行稳致远。

  谢谢。

2022-09-20 09:19:27

续梅:

  感谢刘锦司长,接下来我们请秦昌威秘书长介绍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的有关情况。

2022-09-20 09:20:30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介绍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秦昌威: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的关注。特别是过去十年,我与教科文组织合作在华举办的所有重大活动,都得到了媒体朋友的关心支持,一并表示感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与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启新篇章,深入参与全球人文治理迈上新台阶,服务国内教育、科学、文化、信息传播等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

2022-09-20 09:21:26

秦昌威:

  第一,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人亲自推动,为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擘画崭新图景

  习近平主席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重要演讲,多次会见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并向双方合作举办的重大活动致贺信,为我国与教科文组织的合作指明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文明交流互鉴等重要思想理念在教科文组织平台日益得到广泛认同。彭丽媛教授应邀担任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多次出席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主要活动,访问考察学校,接受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专访,积极推动世界女童和妇女教育事业发展。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出席我国与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的重大活动并发表讲话,分享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2022-09-20 09:22:18

秦昌威:

  第二,合作举办多场高级别国际会议,为世界教育、科学、文化、信息传播事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十八大以来,我国与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了“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会议、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世界语言教育大会、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等重要会议,围绕国际热点和前沿议题,搭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文件,成为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文献,促进了国际社会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发展。

2022-09-20 09:24:10

秦昌威:

  第三,积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支持

  十八大以来,我国与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了女童和妇女教育奖,与之前设立的孔子教育奖、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等奖项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激励效应。10年来,共有来自24个国家的30个项目获得孔子教育奖,来自13个国家的13个项目获得女童和妇女教育奖,来自13个国家的16个项目获得文晖奖。我国支持设立的长城奖学金项目规模进一步扩大,10年间共资助来自93个国家的512名学生来华学习。中国—教科文组织信托基金项目惠及12个非洲国家,受到项目国欢迎。我国支持教科文组织旗舰杂志《信使》复刊,得到国际社会良好反响。合作设立的丝路青年学者资助信托基金项目得到各国青年学者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疫情发生后,我国与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编写《教育应对疫情参考手册》,为提高全球教育应急响应能力作出贡献。

2022-09-20 09:25:46

秦昌威:

  第四,深入参与教科文组织重大倡议、重要议程、重点计划,为全球人文治理做出中国贡献

  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议程实施,深度参与《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等一系列重要国际规则制定工作。我国代表和专家学者在教科文组织相关机构和机制担任重要职务。

2022-09-20 09:27:04

秦昌威:

  我国积极参与教科文组织重点计划和旗舰项目,10年来,共有15项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个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名册,6项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15处地质公园加入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5个生物圈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多个城市、项目及个人获得教科文组织教育、科技奖项。北京、杭州、成都、上海等4个城市获学习型城市奖,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获教育信息化奖,屠呦呦、李兰娟获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谢毅、陈化兰、张弥曼、胡海岚等获杰出女科学家奖。

2022-09-20 09:28:24

秦昌威:

  我国与教科文组织设立多个合作平台,合作格局更加完善。10年来,双方合作在华设立了10个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和12个教席。地方政府与教科文组织合作力度不断提升,13个中国城市入选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10个城市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

2022-09-20 09:29:50

秦昌威: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进一步全面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共同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科技、文化事业进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

2022-09-20 09:30:07

续梅:

  感谢秦昌威秘书长,接下来我们请分会场的王平主任介绍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有关情况。

2022-09-20 09:31:5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王平介绍上海教育对外开放情况。(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记者 郑逸洁/摄)

王平:

  主持人,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指示批示,着眼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服务区域发展需要,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推动改革、驱动创新、带动发展,发挥了全国教育改革试验田作用,推动了教育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已总体达成《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教育服务力、贡献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2022-09-20 09:32:19

王平:

  第一,聚焦培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我们牢记教育初心,用好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一是对标发展世界水平的基础教育。连续参加OECD组织的旨在测评学生学业质量的PISA项目和测评教师专业发展素养的TALIS调查,测评结果一直位居全球前列,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基础教育的高水平。

2022-09-20 09:33:20

王平:

  二是集聚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坚持“以我为主、填补空缺、补弱增强”,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76个,其中依托上海15所“双一流”高校举办的机构和项目数超过50%,包括:开办第一所中美合作独立法人的上海纽约大学,聚焦神经科学、应用数学、经济学等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办中加合作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中瑞合作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中英合作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中以合作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农业与生态学院等,分类培养了影视全产业链人才、高端酒店管理人才和时尚文创人才。

2022-09-20 09:34:50

王平:

  三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跨文化交流。每年资助2%在校学生赴海外学习实习,每年资助100名在校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构建非通用语种大中小学一体化培养机制,布点开展9种非通用语种教学,培养紧缺外事后备人才。每年开展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营,探索实施“游学上海”计划,促进了跨文化交流。

2022-09-20 09:35:05

王平:

  第二,聚焦对接国家和区域对外开放战略所需。我们发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从三个方面积极作为:一是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扩招共建国家国际学生,上海高校学历留学生中68%来自沿线国家。鼓励高校与沿线国家实施“小而美”合作办学项目,建设了“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面向老挝学生培养中老铁路技术更新和运维服务专门人才。依托上合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等平台,针对沿线国家2000余名高级官员开办研修班,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人士;依托WTO亚太培训中心,面向沿线国家开展多边贸易规则与治理培训。

2022-09-20 09:36:36

王平:

  二是依托自贸区建设深化教育服务业开放。布局扩大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办学规模,优化了营商环境;完善优秀留学生永久居留、在沪创新创业等机制,实施更加综合便利的境外人士融入服务措施,提升了城市吸引力。三是深化推进高校创新能力开放合作。16所高校获5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发表国际合作论文6万余篇。7所上海高校与国际顶尖大学在生物、工程、通信等领域组建9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5所上海高校牵头组织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实施“超级博士后”计划,吸引了一批境外优秀青年学者来沪工作,超过80%来自海外名校。

2022-09-20 09:37:31

王平:

  第三,聚焦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教育影响力。我们围绕建设“亚洲最受欢迎留学目的地城市之一和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推动上海成为全球人才向往之地。一是强化在沪国际学生融合教育。全市在读国际学生近8万人,上海高校留学生中学位生占65%。构建起国际学生招生入学、预科教育、英语授课和社会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国际学生中国文化体验和实践基地。

2022-09-20 09:38:41

王平:

  二是勇担我国教育“走出去”排头兵。实施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推广上海数学教学模式,英文版《真正的上海数学》赢得“世界领先的数学教程”美誉。9所高校在14个国家开展海外办学,助力中企“走出去”;上海职业院校积极在境外建设“毕昇工坊”等基地,推动我国技术和标准对外辐射。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组协调城市,协同全球100余个城市开展实践探索,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

2022-09-20 09:39:59

王平:

  三是积极参与贡献全球教育治理。合作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实现联合国二类机构在沪“零的突破”。引驻国际戏剧协会总部,开创国际文化组织总部迁址亚洲的先例。支持上海开放大学持续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远程与开放学习教席/姊妹大学网络(东亚)”主持单位,推动开放远程教育领域的知识传播、资源共享和学术发展。设立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为制定国际海事规则提供中国方案。创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中心,打造全球传统医学总部,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上海智慧。

2022-09-20 09:40:25

王平:

  新时代新征程,上海将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实施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更加安全的教育对外开放,助力发展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

  谢谢。

2022-09-20 09:41:54

续梅:

  感谢王平主任,最后请刘宝存院长对十年来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以及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相关工作进行点评。

2022-09-20 09:42:22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点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和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特点和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刘宝存: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刚才刘锦司长、秦昌威秘书长详细介绍了我国十年来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取得的成绩。正如两位所讲的那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不断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形成了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增强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

2022-09-20 09:43:09

刘宝存:

  第一,我国坚持以顶层设计为先导,不断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形成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正是在各项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我国不断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总体布局,统筹规划、重点推进,逐步形成了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

2022-09-20 09:44:13

刘宝存:

  第二,我国坚持以“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支点,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这决定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集中体现。我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积极开展共建国家双边多边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加强规划对接和政策磋商,商定“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总体布局,探索教育合作交流的新模式,增进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协调推动共建各国建立教育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与共建国家形成了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全面对外开放。

2022-09-20 09:45:13

刘宝存:

  第三,我国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推动教育对外开放,这决定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心和成效。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才,教育对外开放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狭义的人才培养,但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才培养。

2022-09-20 09:46:50

刘宝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同其他国家学历学位互认、标准互通、经验互鉴;积极发展出国留学教育,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建立并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积极推动教育的在地国际化,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丰富我国教育供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特别是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促进教师、学生流动和校际交流,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2022-09-20 09:47:13

刘宝存:

  第四,我国坚持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的合作为抓手,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这决定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国际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大倡议、重要议程、重点计划;积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支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世界语言大会、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等高级别国际会议;全面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为全球性教育问题的解决、创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教育治理机制,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2022-09-20 09:48:38

刘宝存:

  回顾过去这十年,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着眼未来,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世界格局的大变革和不确定性的增加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眼光、更多的智慧去开创教育对外开放的新局面,相信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谋划,勤于实干,一定可以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答卷。

  谢谢大家!

2022-09-20 09:49:59

续梅:

  感谢刘宝存院长,我们几位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进入答问环节,看看记者朋友们有没有问题。

2022-09-20 09:50:54

新华社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新华社记者:

  我们知道,明年“一带一路”将进入第十个年头,请问教育部在推动“一带一路”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谢谢。

2022-09-20 09:51:40

刘锦:

  感谢提问。下面我简要向大家介绍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些考虑和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教育部积极贯彻落实,印发了《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我国与共建国家不断加强教育合作交流,同时也带动了地方和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

2022-09-20 09:52:15

刘锦:

  明年,“一带一路”建设将进入第十个年头。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绘制“工笔画”为主线,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努力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我国的全球教育伙伴集聚区、国内国际教育循环示范区、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辐射区,为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发展新空间。下一步,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发力。

2022-09-20 09:53:55

刘锦:

  一是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基础。加强基础学科和前沿核心技术领域人才培养,面向“一带一路”深化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支持高校引进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加强各类国际化人才培养,加大共建国家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做优做强来华留学,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重大项目人才需求。

  二是抓住互联互通这个关键。巩固拓展教育合作伙伴,提升教育互通互认水平,提高高等教育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认水平,向共建国家共享更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2022-09-20 09:54:24

刘锦:

  三是抓住民心相通这个根本。引导广大师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中外青少年友好交流。继续发挥高校和职业院校在民心相通方面的独特作用,鼓励共建国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文明互鉴研究,为各国人民相知相容相通提供理论支撑。

  谢谢大家。

2022-09-20 09:55:50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中国日报记者:

  教育数字化变革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刚刚结束的教育变革峰会也强调了数字的教与学,请问我国在教科文组织平台推动教育数字化开展了哪些工作?

2022-09-20 09:56:18

秦昌威:

  谢谢你的提问。

  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既是教育适应未来的必然选择,也是全球实现2030年教育目标的重大机遇,刚刚记者朋友提到,昨天结束的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也强调了数字化变革的重要意义,并发出了相关行动倡议。我国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并取得显著成效,过去十年来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是双方教育合作的重点、亮点,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2022-09-20 09:57:58

秦昌威:

  一是主动发起,共商教育数字化变革大计

  2015年,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习近平主席向大会致贺信,指出要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同。会议通过的成果文件《青岛宣言》,成为本领域标志性文件,为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和行动指南。

2022-09-20 09:58:45

秦昌威:

  又如2019年,我国与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这是我国主动发起、全球该领域首次国际会议,与会代表认为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提出“要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会议通过重要成果文件《北京共识》,成为智能时代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文献。其后,我国与教科文组织已连续两年合作举办该会议,今年还将继续举办该会议,已成为该领域的国际品牌会议。

2022-09-20 09:59:05

秦昌威:

  二是积极倡导,为教育数字化变革提供中国智慧
  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彭丽媛教授在出席我国与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的女童和妇女教育奖颁奖仪式时强调,应全面推动女童和妇女数字教育,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帮助她们在数字时代拥有幸福生活。
2022-09-20 10:00:15

秦昌威:

  我国深入参与教育变革峰会筹备工作,积极倡导教育数字化变革。怀进鹏部长担任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成员,在出席峰会预备会时分享了我国在教育数字化变革方面的做法和主张。我国还作为亚太地区代表担任峰会咨询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有关主题行动领域磋商,并参与峰会成果文件起草编制,为形成教育数字化变革的全球共识与行动方向贡献了力量。

2022-09-20 10:00:40

秦昌威:

  三是推动各方参与,形成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合力

  我国高校、地方政府、企业等与教科文组织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比如,疫情发生后,我国与教科文组织、非洲国家召开三方合作抗疫会议,动员相关伙伴方共享数字教育资源,支持非洲国家;设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组织多场国际会议,分享教育信息化应对疫情与教育脱贫攻坚的经验;设在深圳的国际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发起成立国际网络教育学院,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发展中国家高校教师;北京、上海等城市依托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传播数字化支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经验;华为、伟东等一批企业与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展教育数字化的项目,服务发展中国家数字技能培养和数字教育平台建设,都取得了良好成效。

2022-09-20 10:01:21

秦昌威: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数字教育领域的合作,携手推进教育数字化变革,为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和全球教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谢谢。

2022-09-20 10:02:56

华夏时报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华夏时报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问上海分会场的嘉宾。我们知道上海纽约大学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代表,请问在加强中外大学合作、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上有哪些好的思路和举措?谢谢。

2022-09-20 10:03:07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记者 郑逸洁/摄)

童世骏: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和浦东新区政府的高度关心和重视下,上海纽约大学应发展之需、答时代之问,以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势头,为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搭建了交流窗口和实践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2-09-20 10:04:05

童世骏:

  第一,立足上海浦东,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上海纽约大学成立于2012 年,是第一所中美合办的研究型大学,也是纽约大学具有学位授予资格的三大校园之一。学校于2013年迎来首届本科生,2014年入住陆家嘴世纪大道校园。在建校10周年之际,即将搬入作为永久校址的前滩校区。目前在校本科生约2000人,中外学生比例1:1;师生比保持在1:8以内。学科专业设置围绕中国发展、上海城市创新、浦东开发开放所需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布局,重点发展包括神经科学、数学、金融学、数据科学等在内的新兴、交叉学科。

2022-09-20 10:04:41

童世骏:

  第二,“引进来,走出去”,搭建起中美人文交流的桥梁。上海纽约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开放、自信的一张名片,为增进两国青年之间的友谊贡献了宝贵的力量。学校常务副校长杰夫•雷蒙被评选为40位“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之一,获得了“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疫情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全球学术资源配置的优势,一方面为缓解出国留学生境外求学困难提供有力支援,另一方面也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为国内外师生回沪返校提供支持与保障。去年秋天新生开学之际,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也以视频的方式为上海纽约大学学子送上祝福,彰显了中美高校互学互鉴、“引进来,走出去”的韧性。

2022-09-20 10:05:06

童世骏:

  第三,发挥合办大学平台优势,深化国内外学术合作。通过共享学术资源、建设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培养研究生等形式,学校实现了与两所母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的协同共进。学校在多个优势领域建立了科研平台,包括6所联合研究中心、城市设计与城市科学重点实验室、金融波动研究所等。实力雄厚的科研平台吸引了一批海内外顶尖人才的加盟,包括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恩格尔和托马斯•萨金特。

2022-09-20 10:05:43

童世骏:

  人才培养是高校中心任务。学校始终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服务创新经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办学重点。坚持立德树人,定位于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走特色发展道路。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球胜任力”,学校以博雅教育的理念为基础,为学生精心设计了一套通识培养与专业训练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为学生打下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充分拓宽学术视野,训练审辩思维能力,培育健全的人格。

2022-09-20 10:06:10

童世骏:

  与此同时,学校秉承平等、融合的原则,以规范化、一体化的管理和国际化、高质量的教育品质,保障国际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来华留学新品牌,努力为把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留学目的国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2022-09-20 10:06:41

澎湃新闻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澎湃新闻记者:

  我们刚刚有介绍到,国际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是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的二类中心,我想请问,在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加强高等教育合作上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2022-09-20 10:06:49

国际高等教育创新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主任李铭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 文双全/摄)

李铭:

  感谢记者所提的这个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是于2015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大会批准,由教科文组织和深圳市政府共同设立的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永久办公地点设置于南方科技大学。

  创新中心以“赋能高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为抓手,关注发展中国家高校及教师的数字化转型,并通过一系列的培训项目,进行了促进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协同发展的多种有益尝试。

2022-09-20 10:07:17

李铭:

  中心参与了由深圳市政府出资200万美元、与教科文组织总部合作设立的“教科文组织—深圳信托基金”项目实施,帮助了非洲十个国家建立或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柬埔寨、斯里兰卡两个亚洲国家开展了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成为了教科文组织高教领域一个成功的项目。

  创新中心联合中国伟东云教育、创显科教、希沃等教育科技企业,面向亚非34个发展中国家高校捐献教育装备,建设智慧教室。已经落成的多间智慧教室,成为了发展中国家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培训的重要平台。

2022-09-20 10:08:10

李铭:

  2019年,创新中心联合全球15所发展中国家院校、9家信息科技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了国际网络教育学院(IIOE),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帮助发展中国家的高校教师适应在线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IIOE已经与全球30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服务了135个国家超过1万名教师。IIOE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正致力打造涵盖国际组织、发展中国家高校和教育科技企业的高教数字化转型联盟。

2022-09-20 10:08:44

李铭:

  创新中心还致力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合作、携手全球50多位教育专家学者推出了《混合教学改革手册》《高等教育教师发展手册》《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手册》 和《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在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正式向全球发布,并将持续为IIOE等项目的发展贡献学术智慧。 

  过去十年间,我们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不断变革。面向未来,创新中心将继续成为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为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4的实现和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教育重建继续做出我们的贡献。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们。

2022-09-20 10:09:33

续梅:

  感谢李铭主任。如果记者朋友们没有什么问题,我们第13场“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请各位记者朋友稍事休息,我们继续举行第14场“教育这十年”的新闻发布会。
  (结束)
2022-09-20 10:10:15